青磚黛瓦,屋舍成排,雪后初霽,壺關縣五龍山鄉水池村越發出落得大方得體。深加工廠房里,人們腳步忙碌,“快過年了,還有好多訂單需要趕出來。”村民程先萍熟練地忙著手里的活兒。今年,水池村建起深加工產業園,帶動20名貧困戶人均增收1萬元,對于程先萍來說,可以樂呵呵地過個好年了。
亂村變穩村、破村變新村、窮村變富村,水池村的蛻變,源于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,源于全村黨員的帶頭帶動作用,源于“共產黨員頂上去,男女老少動起來”的黨建品牌深入人心。
今年是壺關縣委組織部確定的基層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年。“兩把掃帚、精神長駐”“紅色領航、綠色晉莊”“頭雁精神、閃耀太行”“先鋒領航、柿業小鎮”……一黨委一品牌,一支部一特色,一個個品牌點亮,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向縱深開展,讓黨旗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。
樹立品牌,規范化建設強基固本
一間簡樸的辦公室,保留著壺關縣檢察院第一任檢察長馬秋長辦公原樣。老檢察長當年的工作筆記仍在,當年的辦公場景仍在,當年的“兩把掃帚”精神仍在。
1984年,壺關縣檢察院制定了“每天早晨6時到7時全體人員集體學習1小時、上班后每人一把掃帚掃院子”的制度,被形象地比喻為“兩把掃帚”:一把掃帚為“早學”,掃除思想上的灰塵;一把掃帚掃院子,掃除環境上的灰塵。36年過去,歷經8任檢察長,“兩把掃帚”精神從未間斷,成為壺關縣檢察院恒久、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。今年,他們把“兩把掃帚”精神上升為黨建品牌,其實質內涵、品牌目標、品牌機制更加具體豐富。以執法規范化、隊伍專業化、管理科學化、保障現代化為長期目標,把黨建融入檢察工作的方方面面,壺關縣檢察院黨建組織力和檢察工作品質逐步提升。
“品牌是用來發揮作用的不是用來看的。”基于這樣的認識,檢察長王建宏把黨建內容與業務工作融合起來,堅持新兵老將同堂學、業務指導員政治指導員同配備、黨小組辦案組同步建、黨組書記支部書記同上手,確保黨建品牌效應的發揮,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向上發力,形成檢察工作平穩運行的強大合力。今年10月,壺關縣檢察院被最高檢表彰為“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”。“‘兩把掃帚’精神已融入我們工作的日常,規范著我們的行為,蕩滌著我們的思想,朝著什么方向干、該怎樣去干,我們更加明確。”林田雖在檢察院入職時間不長,卻在她的身上看到了“兩把掃帚”精神的傳承。
同樣是在黨建品牌創建中,水池村把規范化建設抓在手上,建立“96.1+1”“黨員干部八不準”“共產黨員十帶頭”等制度,規范干部行為,激活黨員意識,提高工作本領,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雙增強、雙提升。“九小”場所周到便民,戶戶安起了小喇叭,成立水池合唱團、水池大講堂、水池大舞臺,把黨的聲音送到家家戶戶。
叫響品牌,鄉村振興蹚富路
整修一新的12孔石頭窯洞,黨群服務中心、農民夜校、支部活動室、黨員活動室、黨史展覽室,一應俱全??匆娝?,十里村村民就有了主心骨。
晉莊鎮十里村黨支部是壺關最早成立的黨支部之一。在村黨支部的帶領帶動下,班子帶著黨員干、黨員帶著群眾干、群眾之間比著干,昔日的窮村亂村成為產業脫貧紅旗村。
在這次黨建品牌創建活動中,晉莊鎮叫響“紅色引航、綠色晉莊”的品牌,把持續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作為首要任務,以“三步四循環”工作法為準則,提升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,打造晉莊鎮松柏先鋒崗,打造黨性教育基地,建設晉美莊園、崇賢之鄉。
氣候條件獨特,守著綠水青山,晉莊鎮的發展之路應該怎么走?“樹立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、農村發展的理念,提升黨建水平,強化堡壘作用,以黨建促脫貧,整合各村資源優勢、區位優勢,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,通過綠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,蹚出一條小康路。”壺關縣委常委、副縣長、晉莊鎮黨委書記李杰多次調研有了結論。
棋子落定思路清,晉莊鎮每個村發揮優勢,展現出各自的特色。
北莊村黨支部書記楊雪斌、村委會主任楊國良三下河南、兩臨河北、八去西峽、十到平順,多番探索,確立“建棚種‘菇’、飄‘香’太行”的發展思路。“干部帶頭,黨員帶頭,干給全村群眾看!”年近六旬的楊雪斌帶頭承包20個香菇大棚,楊國良更是一口氣承包了100個香菇大棚。黨員楊正考、楊有會帶動20戶貧困戶增收、就業,把自己的大棚建成了“黨員示范棚”“與貧困戶結對棚”,優先安置貧困戶就業、優先傳授種植技術、優先結算每天的工資,把黨員的模范帶動作用發揮到了產業鏈、就業鏈、銷售鏈、收入鏈上?;?、冷庫、合作社到處都有黨員的身影。
如今的北莊村是頗有名氣的“香菇專業村”。在“一核兩翼,奮進北莊”的黨建品牌指引下,北莊村走出了一條“黨建+扶貧+香菇+文明新風”的扶貧開發新路子。這種“特色種植”模式也成為晉莊鎮黨委推介的“黨建創新典型案例”,成為壺關縣十大脫貧攻堅模式之一。
十里村有著上世紀四十年代與李順達齊名的老勞模,有壘起萬里森林防護墻的“一包方便面、一米防火墻”的精神,更有對上有執行力、對下有號召力、對外有吸引力、對內有凝聚力的村黨支部。他們堅持土地流轉、項目帶動、旅游產業、種養一體、轉型發展“五條路徑”,延伸黨組織觸角,建立“黨支部+合作社+貧困戶”機制,堅持村黨組織上產業鏈、進合作社、入種養基地,建起香菇大棚、成立秀豐種養專業合作社、入股旅游龍頭企業,形成“股東+農戶、種植+務工、連翹+光伏、基本+分紅”的發展模式,輻射帶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“股民”。
依托鄉村旅游,讓村民過上“面向游客背朝山”“路邊西紅柿、村中農家樂、晚上算收入”的日子,努力使田園變成公園、農區變成景區、青山變成金山。今后的日子,十里村黨支部心里也有了底。
郭辛發是晉莊村的谷子種植戶,近幾年通過使用滲水地膜覆蓋穴播技術種植谷子,畝產量明顯增加。嘗到甜頭的他一臉高興:“明年我還打算加大谷子種植面積,收成肯定比今年更好。”像郭辛發一樣,通過有機旱作新技術受益的農戶在晉莊鎮比比皆是。
圍繞綠色發展的主線,晉莊鎮在土地上下功夫,在谷子上做文章,在管理上要效益。通過推廣有機旱作新技術,給農業提質增效“加油”,為農民增收致富“加碼”。晉莊村把連片的谷田集約起來,與潤樂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脫貧攻堅聯結機制,由潤樂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一條龍服務,發展訂單農業,充分保障了小米的品質,提高了農戶收益。晉莊鎮在全鎮范圍引導實施滲水地膜覆蓋、綠色防控、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先進旱作新技術,引進現代經營模式、經營理念,積極探索小雜糧產業化新路徑,逐步形成了集種植、加工、銷售為一體的優勢產業。“延伸小米產業鏈條,擴大優質小米產業附加值,實現‘好米變名米’‘名米賣好價’,力爭將晉莊小米打造成為山西小雜糧的一張‘黃金名片’。”晉莊鎮黨委副書記、鎮長牛堅華對晉莊小米產業前景充滿信心。
擦亮品牌,頭雁引領奔小康
說起五龍山鄉劉寨村的今昔對比,“變化太多了!”是村民們的一致回答;問起變化的原因,“多虧有個好‘當家人’!”是村民們的一致認識。
“頭雁精神、閃耀太行”是劉寨村的黨建品牌,也是這些年一路走來的真實寫照。
劉寨村有黨員32名,“發揮好黨員的作用,頭雁帶群雁,群眾跟著干。”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程玉珍說到做到,全村黨員干部“從我做起、向我看齊”,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。
村黨支部實施民心黨建,堅持陽光黨務,規范開展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,用好“四議兩公開”和“六化”工作法,堅持3月中旬和9月中旬公開黨務、村務、財務。建設農村居家養老示范點,孝老愛親蔚然成風。建好用好黨群服務中心,全天候便民服務,實行“一事一人一次辦理”制度。堅持黨建引領、興村富民,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越來越強大,決勝脫貧攻堅、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越來越堅定。“一年大棚蔬菜種植起步,二年擴大規模帶動旱地蔬菜發展,三年推廣小雜糧種植,四年拓展養殖業、農產品加工業,五年發展旅游觀光采摘、發展農家樂”的總體規劃出爐,全村上下形成“咬定苦干脫貧致富,決不苦熬坐等哭窮”的氛圍。
利用自身土地多、有種旱地蔬菜歷史的有利條件,劉寨村成立了新天地、新世紀兩個專業合作社,發展設施蔬菜、旱地蔬菜和小雜糧種植。幾年來,先后投資400多萬元,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10棟、春秋式蔬菜大棚88棟、觀光大棚10棟,種植旱地蔬菜200多畝、無公害小雜糧250多畝。同時,改變了周邊村子的種植結構,提高了農業資源整合利用效率,形成了區域經濟。
蔬菜種植顯出成效,還有什么產業可以在劉寨落地生根?程玉珍帶領大伙兒繼續摸索著。建成小雜糧加工廠、醋廠、豆腐坊、酒坊等農產品加工企業,逐步形成集蔬菜、花卉、小雜糧等多產業種植、采集、加工、貯存、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,市場銷售和網上銷售同步進行。建成規?;B羊場、養牛場和100KW光伏發電站;依托全域旅游平臺,以大棚采摘和溶洞、山泉為基礎,發展環保、綠色、休閑的鄉村旅游;建設民俗一條街,豐富采摘項目和品種,帶動村民集資入股或開設農家樂,開展騎行游、徒步游,確保壯有所為、老有所養、戶有項目、人有門路。2016年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,今年人均收入過萬元,劉寨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新農村。
“繼續鞏固脫貧成果,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,打造現代化產業鏈,實現好、維護好、發展好群眾根本利益,進一步提升村民文明素養,加強鄉風文明建設,扎實推進鄉村振興。”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是肯定也是激勵,程玉珍和劉寨村思路更清、腳步更實,美好未來可期。